影展簡介

跟好電影來一場約會

 台灣電影文化協會在策劃「國民戲院」系列影展活動,一直秉持著立足台灣、放眼世界的藝術宏觀,希望能從全球電影版圖中省思台灣電影的獨特性。

 長期以來,國人的觀影品味長期受好萊塢電影的價值觀所主導,好萊塢的超大製作,藉由全球化的優勢,不需靠任何飛彈的引爆,即征服全世界。無疑地在面對難以抵擋的強勢文化,找尋「自身文化的獨特性」,成為抗衡全球化的主流價值。因此「國民戲院」在推廣國片的同時,亦希望能「開闊國人多元影像新視野」,因為唯有讓國民建立多元文化的觀影鑑賞力,台灣本土電影的獨特且豐沛的創意才能充分為國人所欣賞,並持續地關心國片,關注自身文化的特性,並進而對自己所來自的地方感到有尊嚴有榮譽感。當然這是策展單位的願景,能透過電影藝術來傳播文化,但觀眾可以不必如此嚴肅,請帶著愉悅輕鬆的態度來看電影,讓純粹的影像舒活心情,滿足精神生活的幸福感。

 2004年「國民戲院」的首波影展-「台灣V.S.東歐影展-靈魂深處的對照與呼喚」。策展單位希望透過影像的「對照觀摩」,來比較台灣與東歐諸國的文化差異處,或相似處,除了讓國人有另類的眼光來觀賞國片外,亦希望透過電影名作的欣賞與深入淺出且多樣化的映後座談,來呈現國片與東歐電影的動人取材、電影大師風貌、觀眾可以用心聆聽東歐音樂,並從電影中邂逅東歐,進而關心國片未來的發展。

 這次的東歐影片,在選片的方向上,較集中於捷克、波蘭、匈牙利,及前南斯拉夫等國。沒有將俄國影片納入。因為考量俄國動人鉅作繁多,適合以單獨國別來策展,其他東歐國家未納入,因經費有限,只能期待有緣再相見。

 台灣對東歐各國仍相當陌生,儘管有不少人曾到過布拉格,儘管台灣的新聞媒體很發達,卻很少提供深入的世界觀,我們連鄰近的菲律賓都很陌生,更何況東歐,可能有些人還不知道南斯拉夫已分裂成三個獨立國家!

想到東歐,您會想到什麼?

 高聳圓頂的東正教教堂,充滿活力節奏的匈牙利舞曲,布拉格的春天,或藍色多瑙河的悠迴,當然您也許會想到坦克駛過廣場,砲聲隆隆的種族對立畫面,但是您對東歐的電影瞭解嗎?

 東歐,一個新舊的矛盾地帶,一片歷史飽受創傷但藝術事業卻蓬勃發展的土地,尤其,電影事業更以傲然獨立的姿態突出於歐陸各國。

 正因為有著錯綜沉重的歷史包袱,更迭的政治環境,耳聽著不時傳來的槍砲聲,東歐民族所承受的巨大壓力,卻能冷靜而內斂地藉由影像來告白,面對無法直接批判的政治,能善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敏銳的感受e.g.《一萬個太陽》、《沉默的怒吼》,有時是比喻和隱喻e.g.《千面惡魔》,有時是詼諧、漫畫式甚至怪誕的超現實風格e.g.《樹嬰》、《極樂同盟》,有時是以古諷今的歷史史詩場面e.g.《紅與白》,以及成長和自我放逐的故事e.g.《狂奔年代》、《爸爸出差去》。

 這些創新的實驗元素,總是超越、並影響著歐洲電影,也能保持自己的獨特性,畢竟,此種奇特的電影特色背後,敏銳的東歐電影人仍能懷著愛心與溫暖,將關注的目光放到最底層的人民身上,而感動世界。

 奇士勞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以他樸素精煉和對人性、命運的深入思考,贏得了影迷的厚愛。e.g.《雙面薇諾妮卡》、庫斯杜力卡(E. Kusturica)讓悲傷昇華為幽默超然的態度e.g.《巴爾幹龐克》,沙寶、楊秋、柯沙、史柯里莫斯基、贊努西,一個個真切觸動靈魂生命的大導演,他們努力地讓真正的藝術在政治壓抑中取得優勢,同時又保持藝術的純潔,這些東歐影人奏響了東歐電影在世界電影中的嘹亮的旋律。

 最難能可貴的是,在好萊塢速食文化入侵時,東歐沒有膚淺地去追逐好萊塢光怪陸奇的夢幻娛樂,而是懂得保持自己的長處,堅守著自己的文化優勢,將目光返回到了生命本身。穩紮穩打地克服困難,拍出一系列的動人影片。他們漸漸認知:電影已不僅僅是藝術,它與國家經濟密不可分,而應發展成為大工業。於是政府投入大量關注及撥款,積極幫助電影工業培育人才,例如波蘭著名的『洛茲電影學院』,幾乎所有的波蘭電影人才都是從這裡培養出來的。此外,也開放越來越多的外國電影投資,帶來了大量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刺激本土電影事業,連電視投資者們也支援電影事業的發展。

 或許您以為誕生於這片廣衾的土地上的電影,與台灣電影並無關係,事實上,東歐電影發展的軌跡,與國片在某些主題上有類似之處,如東歐與台灣電影在錯綜複雜的政治環境下,皆發展出關於歷史關照、政治苦悶與生命成長的類似主題。

 這次策展單位特地將侯孝賢導演的台灣三部曲:《悲情城市》、《戲夢人生》、《好男好女》完整呈現,邀請萬仁導演的《超級大國民》及吳念真導演的《多桑》與東歐影片《紅與白》、《父親》作對照。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楊德昌導演為了本次影展,特地提供重新剪接,從未公開上映的新拷貝,4小時完整版《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與庫斯杜力卡的《流浪者之歌》做為影展的雙開幕片。並將楊導演早期影片《恐怖份子》(1986),大膽地與捷克導演凡克拉夫的近作《愛在燈火闌珊處》(2001)對照,另外創下台灣電影在歐洲最高票房紀錄的影片《一一》,將與捷克影片《甜蜜的永遠》作對照與觀摩。

 在同樣遭受好萊塢文化侵襲,同樣萌生出許多電影種子的情況下,東歐電影的茁壯過程與社會價值,正好可以和台灣國片作一對照。我們也可以用自己的影像,反映現實,關懷人類、匯聚才華,勾勒出一幅台灣電影的新氣象。

 當你避開喧囂的人群,靜靜重溫這些源自靈魂深處的作品時,也許才會明白,觸動你的,不只是生動的情節,更是電影的每個鏡頭裡,充滿了對人性的諒解與悲天憫人的胸懷!

 喜歡看電影的好朋友,歡迎到「國民戲院」,找個好位置就座,跟好電影來一場約會!

台灣電影文化協會 二○○四年三月

 
   
 
主辦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行政院新聞局
策劃執行:台灣電影文化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