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簡述楚原
馮毓嵩:
楚原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中,香港影壇的一位重要導演。他生於一九三四年,二十五歲就開始擔當導演,第二年執導的粵語片《可憐天下父母心》以社會寫實風格打動了香港市民的心,因而引起影壇注目,到他進入電影界十年之際已拍攝了七十部粵語片。三十七歲時楚原被卲氏公司網羅旗下,一九七三年拍攝了喜劇片《七十二家房客》,由於該片以嘻笑怒罵的手法辛辣的諷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面,因而廣受社會大眾的認同,打破了賣座紀錄。

楚原雖然出生於電影世家(父親是粵語影星張活游)但他求讀於中山大學化學系,這就有別於當時多數在片場出身的導演。在他早期的影片中就反映出一個知識份子的社會責任感和對文藝性、電影美學的追求。接近中年時,楚原的戲路有了較大的轉變,這是由於香港社會發生了變化,人們步入小康社會以後,對娛樂的要求開始有多樣性的訴求;大公司當然要學跟市場需求而對旗下工作人員作出策略性的調正。當時卲氏提出了「武俠世紀」的口號,楚原因此也投入了武俠片的拍攝。

楚原在一九七六年很聰明的選擇了古龍小說作為他武俠片的改編原著,第一部就是《流星蝴蝶劍》,開創了古龍小說搬上銀幕的風氣之先。其後的《天涯明月刀》、《楚留香》、《圓月彎刀》直至一九七九年(楚原四十五歲)的《魔劍俠情》,欲罷不能的拍到第一百部影片,達到他事業的第二次高峰。

古龍的小說大大地有別於其他名家。在古龍的武林世界裡,各種人物都在為自己爭奪十分現實的金錢、權力、地位以及性與愛,以往的武俠群體意識就變得十分稀薄。這符合了楚原電影藝術的原點:反映現代人的社會意識及刻畫個體人物的內部心理狀態。
古龍的小說在情節編排上總是危機四伏,驚疑處處,起伏跌宕,往往是直至終場忠奸仍然難分。楚原十分準確的把握到此點,令影片滿足了現代觀眾的欣賞需求。

古龍的小說吸取了現代東西方流行的小說之長,並將意識流、荒誕派及蒙太奇等手法熔為一爐。楚原在電影手法上亦很清醒的有意識的保留了這些長處,貼切的跟隨了人們對電影藝術不斷提高的審美情趣。
楚原的武俠電影,或者可以說楚原的古龍電影,從人物的出場、個性發展;劇情的起伏轉折變化;以及場景氣氛營造等等各種元素分析,處處可以捉摸到創作者的有意識的設計意圖。

在場景氣氛、美工設計上,這種設計意圖更為明鮮。他有意識的宣示,這是創造者設計的,並不符合歷史(事實上歷史在此處是無法考證的)。但是觀眾仍然接受他的華麗艷俗,知道導演要反映得是這繁紛嘈雜的世界;人們仍然接受他的空靈虛幻,因為這象徵了現實的危機四伏,世途艱險。總之,楚原一方面要從武俠片中折射現實,而另一方面又企圖從他的武林世界裡帶領你進入一個形而上的境界。





主辦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行政院新聞局
策劃執行:台灣電影文化協會
協辦單位:
光點台北電影主題館、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館、高雄市電影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