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胡金銓的武俠電影藝術與美學
對我個人來說,這麼多年以後,胡導演的片子還是非常有看頭。他的那個生命力還是很強的,這說明了胡導演在當時的確是翹楚,他的確是走在前面。在當時胡導演能把武俠片引到另一個層面,可以說是相當了不起。

所以我認為胡導演是建立了一個金銓學派,在華語來講。當年這個胡金銓的電影是突然冒出來的,當然他自學、幕後下工夫是非常多。從《大醉俠》開始,無論是電影手法、電影語言、導演手法等等,他開創了一條道路。從歷史的觀點現在來看是相當了不起,所以我認為這是一個金銓學派。 我們這些學生後輩,對胡導演的遺產,應該來繼承、研究,有興趣的都應該來研究,把金銓學派,透過這機會,或是透過像是基金會這樣的組織來發揚。 金銓學派我大概會從從四個方面來看,第一個就是胡導演創造了新的電影語言,這是他獨創的。 三十多年前,他創造一些新的電影。另一方面他把武俠片的美學架構,提到一個新的層面。第三就是,對傳統的文化戲曲,他的傳承和發揚。

最後一點,就是胡導演怎樣把武俠片,也就是他的電影,提高到一個科學層面,電影能拍到這樣,相當不容易。

他常謙虛說自己是片場出身的,事實上他學習中所花的苦工,遠遠超過學院派的學生。 他從中國傳統戲曲裡學到人物的出場,怎樣讓人驚豔。你們可以看胡導演其他電影裡的人物出場,都非常有特色。
我看了張徹導演寫的回憶文章裡,他為胡導演說一句話,說胡導演慢工出細活,講他花錢,其實他是很冤枉的,因為他認真。他一條佈景,他就要讓他慢慢做舊,有些東西不滿意就重來。他創造了一種風格,很簡約的、很樸素的,是大氣的。他後面有多少戲、多少導演、多少美工,沿著這條路走。
胡導演對畫面的要求相當嚴格,在《空山靈雨》裡,用電影的畫面融合了中國水墨畫的元素,就是把中國水墨裡那種空靈的感覺,就是渲染、寫意的感覺,用到電影裡去。總的來講,胡導演將電影畫面營造得相當漂亮。

另外,我覺得他在音樂的運用上也是相當有開創性,運用國樂,用了京劇的文武場。 胡導演的電影,從結構、人物描寫、美工、美術設計,到音樂,是非常完整的,在美學上是相當有成就的。因為這樣,胡導演把中國電影,華語片的武俠電影,已經推高到一個相當高的層次。 第三方面,就是胡導演對傳統戲曲文化的傳承。胡導演從小出生在北京一個大宅門裡,他的家有好幾個四合院,是一個相當大的家庭。他的家有兩個圖書館,是相當有文化的。 因為他想唸書,國家亂,他選擇到香港,那年他十九歲,後來很多原因進入了電影界。從小家裡面,他的媽媽畫畫畫得相當好,又有人帶他去看戲,耳濡目染。另外胡導演對古詩詞,也相當有研究。他接受了中國傳統文化,所以他電影裡頭都呈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東西。

我看到有評論寫胡導演對愛情的描寫不夠具體,說胡導演沒有寫出男女之情,兩個人在月光下躺一躺就算了,不過癮。 本來也以為胡導演不擅於描寫男女之情,現在想不對,如果像徐楓這樣一個俠女形象,石雋一個呆呆的書生,兩個人去演另外一場床戲,這不對,這是一種意境,意到就好了。還有評論說,俠女最後怎麼就把兒子留下,一點母愛都沒有。後來想一想也不對,如果徐楓還抱一抱兒子,給孩子吃一口奶,戲不應該是這樣走。 胡導演完全是用一個中國文化傳續的、比喻的、理性的,你不可能用現代的眼光或其他電影的眼光來看,如果胡導演那樣拍,就不能稱為是金銓學派。

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金銓學派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胡導演建立了一個團隊,這不是他一個人能承襲的學派,他成立一個很堅強的團隊,包括他的老友還有兩個學生,他不輕易找人,但找的人都找對,胡導演是非常擅於挖掘、提攜、愛護人才,胡家班一系列的演員都很不得了。

胡導演之所以能有這麼大的成就,我覺得是他個人非常努力。他對電影理論都好好讀了書,他讀了書還能寫文章,他都讀進去了,實踐在他的電影中。

胡導演什麼都來,又寫文章又畫畫,做為一個全才的導演這是應該的。他因為喜歡拍武俠片,就對明朝的歷史進行研究,成了一個專家。他對華語電影的貢獻的確相當的大,因為這個電影藝術會經過時間的考驗。

主辦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行政院新聞局
策劃執行:台灣電影文化協會
協辦單位:
光點台北電影主題館、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館、高雄市電影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