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鐘後》Ten Minutes Older
 

赫斯‧法蘭克 Herz Frank

Soviet Union︱1978︱No Dialogue︱B&W︱VIDEO︱10min

 

 

 

 幽暗的劇院裡,一群小小的觀眾,張大了眼睛,目光跟著偶戲臺上每個人物而移動。導演赫茲‧法蘭克與攝影師Juris Podnieksy在劇院裡架起攝影機,焦點放在第三排的一個小男孩。不一會,男孩驚嚇地大叫了起來,隨即又開心的笑了起來。人類深處的靈魂,反映在這個膽小純真的孩童臉龐上。十分鐘未經剪接的影片,觀眾始終無從得知帶給這男孩亦驚嚇又開心的演出為何。雖然只是一部短片,但只要看過本片觀眾,必定永遠無法忘記這張表情豐富的臉。我們看到純真的消逝,跟影片中的小男孩一起老了十分鐘,更看到觀看本身(而不是所看到的事物)是極度具有感染能力的。這就是為什麼,2002年由十五位國際知名導演,各以十分鐘的影片合作完成《十分鐘後:提琴魅力》及《十分鐘前:小號響起》向本片致敬。而2002年至今,全球僅有兩個影展促成本片與其他兩部影片共同放映,一次是在2004年的山形影展,另一次是在2006年的西班牙Punto de Vista紀錄片影展。台灣的放映,也將會是全球第三。

 導演赫斯‧法蘭克1926年生於立陶宛,在莫斯科研讀法律,擔任過記者與廣告設計等職,50年代末期開始拍設紀錄片,至今完成超過30部紀錄片,也獲得各大影展肯定。洞悉人類心理的法蘭克,擅長探索人類靈魂深處,與發掘人類與深處環境關係秘密的慾望,影片充滿哲理思維,身為猶太裔的他,作品反映猶太移民情感與政治衝突的年代。他同時也是電影理論家,撰寫發表紀錄片理論。2002年曾以《靈光乍現》(Flashback)--一部他回顧人生之作,呈現他獨自面對死亡陰影的勇敢之作--來台參加台灣紀錄片雙年展,並穫得獎項。

  “Cameraman and I shot this film in one take at the Puppet Theater. For ten minutes, uninterrupted, we were looking into the face of a little boy in the third row . . . . And in the half-dark of the theater hall we were watching the depths of the human soul reflected in this tremulous face.” - Herz Frank
 
     
回影片頁面